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报道)4月1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在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解读2025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方案。今年,我省将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危旧房)整治等六大领域精准施策,计划惠及超3.5万户家庭,以“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跨越式发展回应群众期盼。

 城镇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

  2025年青海将投入专项资金改造200个老旧小区,覆盖6个市(州)16个县(区)的2万套住房。改造聚焦三大维度:基础功能升级,采用海绵城市技术修缮道路管网460公里,同步实施节能改造与消防设施更新,惠及149个2000年前建成的小区;适老智慧赋能,加装电梯100部、更新老旧电梯400部,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3000个,打造“15分钟养老托幼服务圈”;绿色低碳转型,推广清洁供暖覆盖率达85%,建设光伏充电一体化车棚50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比例突破60%。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群众共治”模式,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149个改造议事会,通过“居民点单、专家设计、企业竞标”机制,实现改造方案群众表决率超90%。

  安居保障: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成形

  针对新青年群体阶段性住房需求,青海构建“保租+公租+棚改”立体化保障网络。由保租房向产业倾斜,新建保障性住房2828套,其中70%布局于新能源、盐湖化工等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共享厨房、健身空间等设施;棚改攻坚安全隐患,采取“拆除重建+综合整治”模式改造1400套危旧房,重点治理西宁城东区、海东乐都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突出区域;补贴扩面精准滴灌,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910户,首次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纳入保障范围,补贴标准同比提升15%。

  服务革新:红色物业破解管理顽疾

  针对物业服务乱象,青海打出监管组合拳。专项整治亮剑,开展侵占公共收益“清雷行动”,通过大数据比对核查全省80%物业企业账目,对典型案件实行省级直查并公开曝光;智慧平台赋能,上线“青安居”APP,实现物业费透明化交纳、维修资金使用全程追溯,年内覆盖200个小区;品牌培育提质,评选20家“红色物业示范企业”,推动党建与业委会、居委会“三方联动”,建立服务评级与招投标挂钩机制。

  生态宜居:城中村改造焕发城市活力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青海将城中村改造与产城融合深度结合:安全韧性筑基,拆除西宁市湟中区、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等12处消防通道堵塞严重的“握手楼”,新建微型消防站50个;智慧设施嵌入,布设智能井盖监测系统2000套,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率达100%,同步建设社区智慧安防平台;产居融合增效,在海东河湟新区等区域试点“工业上楼”,配套建设人才公寓1500套,吸引锂电材料、大数据等产业链企业入驻。

  民生温度: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青海自“十四五”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万户,筹建保租房6850套,惠及20万群众。202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债券50亿元,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探索“改造+运营+服务”一体化长效模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每部电梯的平稳运行、每盏路灯的温暖照亮、每处充电桩的安全便捷,托起高原群众稳稳的幸福。

第十二届国际管网展览会于2025年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感兴趣的可以加小编微信咨询: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