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道路走起来磕磕绊绊,经常有老人摔倒。现在路修好了,还安装了路灯,晚上小区里可热闹了!”居民郝永辉乐呵呵地说。
1月16日,走进洛阳市西工区黎明小区,崭新的柏油路穿区而过,道路两侧的路灯整齐划一,在院里休闲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笑谈小区改造后的新变化。
随着黎明小区的改造完成,西工区建成于2000年前、符合改造条件的580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成,总面积约661万平方米,占洛阳市中心城区改造任务的54%。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六年磨一剑。西工区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89个社区组团连片,300多部电梯加装完成,67个邻里中心建成投用,“破、脏、乱、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社区医疗、养老、托育,以及休闲等综合要素聚集融合,“15分钟生活圈”完善便捷,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8.2万户约32万居民受益,在家门口实现“幸福升级”。
整街连片
“小院子”变成“大社区”
四九天气,寒风料峭,而西工地小区魏仙芳家里,却暖意融融。
“暖气一开,屋里暖和和的,心里可舒服啦!”魏仙芳说,“如果没有老旧小区改造,我们肯定享受不到‘取暖’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位于商业核心区的西工地小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11栋居民楼被分割成9个小区。一个单位一堵墙,一个保安一个门。“这里不仅公共空间狭小,道路堵塞严重,连安装暖气都找不到热力交换站建设的位置,受不了罪的老人们都搬走了。”西工地小区所在的光明社区负责人说。
拆除各家属院的围墙、违建房,把腾退的场地变公共空间,对小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改造,建设小游园和社区广场……西工地小区的一步步改造举措,不仅实现了商业街区、居民小区以及历史景区的“三区合一”,西工地文商旅步行街也逐步成为洛阳文旅新地标。
如今,改造后的西工地小区楼房变靓了,地面干净了,道路通行顺畅,原来不相往来的老邻居都成了好朋友。
像西工地这样的问题,在西工区老旧小区中并非个例。作为洛阳市的中心城区,西工区老旧小区数量多、密度大,69%以上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公共配套设施老化,院内空间狭小,道路破损坑洼,地下管网堵塞,私搭乱建严重,物业管理混乱。
西工区整街连片改造中心主任权秋霞说,“为了让老旧小区改造更符合区情,改造之初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就率先提出了‘整街连片’的大改造思路,将580个老旧小区划分成30个片区,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提升,创新实现‘小院子’变‘大社区’。”
循此思路,西工区以“整街连片”形式,打造了健康路片区、行署路片区、西工地片区,以及城市阳台片区等各具风格的特色片区。“这些片区,有的是‘修旧如旧’,有的是‘全新设计’,既避免了‘千城一貌’的单一,又促进了各片区间优势互补,城市整体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权秋霞说。
第十二届国际管网展览会于2025年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感兴趣的可以加小编微信咨询: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