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仪式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道荣,高新区管委会、市城乡建委、市燃气集团、葛洲坝集团、安徽电建一公司、高新区管廊公司等单位和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了燃气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仪式。燃气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为省内首次,标志着合肥市管线入廊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为我市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省地下管线入廊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2月9日下午,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仪式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道荣,高新区管委会、市城乡建委、市燃气集团、葛洲坝集团、安徽电建一公司、高新区管廊公司等单位和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了燃气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仪式。燃气管线入廊协议签订为省内首次,标志着合肥市管线入廊工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为我市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省地下管线入廊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空间不足
以及“马路拉链”、
“空中蜘蛛网”等问题,
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保障城市安全,
还能提升城市品质,
改善城市形象,
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工作,自成功申报2016年综合管廊国家试点城市以来,在高新区拓展区、新站区少荃湖片区、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3个区域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总长度为58.32公里,概算总投资为54.75亿元,目前已形成廊体46公里,计划于2018年投入运营
多方推进:全省首条综合管廊燃气管线入廊
由于燃气管线遇到高温或火花极易爆炸,危险性较大,故对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纳入综合管廊需加强通风、排烟、监测、报警等完善的技术措施。在综合管廊中设置燃气管线,须独立设舱。合肥市此次综合管廊燃气管线入廊、运维协议签订,属全省首次,标志着安徽省综合管廊已达到危险管线入廊的技术要求。
同时,为加快推进入廊工作,合肥市城乡建委多次召开管线入廊协调会,在高新区管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市燃气集团全力配合。此次综合管廊燃气管线入廊、运维协议签订,既是我市贯彻落实住建部、省住建厅对管线全入廊的要求,也是合肥市落实管线入廊和收费的积极行动。
从“免费任性”到“有偿合理”:开启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新时代
此次管线入廊,使城市地下管线埋设不仅从传统地下直埋升级为定位“安家”,地下空间的利用更是从“免费任性”到“有偿合理”。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实行有偿使用”。管线入廊、运维收费标准是对各类管线现行管理状态下直接损失、发生事故的影响程度和索赔额度、大修周期及其费用支出等因素进行核算而订立的标准,它为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运营维护建立了资金保障机制,使危险的管线能实时跟踪监测,更换频繁的管线避免反复开挖,通过综合管廊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可以将管线、廊体的运行情况尽收眼里,确保管廊和管线运行安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项一次性投资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立综合管廊收费机制是对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及有偿使用的初步尝试。然而,由于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入廊费及运维费的核算难以统一,“全线入廊”尚存在难度。此次合肥市燃气入廊“先迈出一大步”,充分肯定了综合管廊的突出功能效用,开创了全新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时代,将为其他管线入廊产生积极推动效应。
今后,合肥市将按照
“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要求
加大统筹力度,
持续全力推进管线入廊工作,
实现管廊运营管理
智能化、一体化,
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